瑞典金融科技巨头、以“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模式闻名的Klarna集团(KLAR.US)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预示着今年金融领域规模最大的IPO之一即将到来。据外媒消息,Klarna计划通过本次IPO募集至少10亿美元资金,公司估值目标超过150亿美元。招股文件显示,Klarna及其部分股东将在此次发行中出售各自持有的股份。
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计划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KLAR。本次IPO的联席账簿管理人阵容豪华,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证券、花旗、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瑞银投资银行。关于具体的发行定价条款,目前尚未公开。
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Klarna,其数字支付业务在过去一年表现亮眼,营收实现了24%的增长。申请文件披露,Klarna在2024年创造了28.1亿美元的营收,并实现了2100万美元的净利润。这一业绩相较于前一年的亏损局面有了显著改善。2023年,Klarna的营收为22.8亿美元,但净亏损高达2.4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Klarna早在去年11月就已秘密提交了IPO申请。
Klarna选择在此刻启动上市,正值华尔街评估近期市场波动对大型公司赴美上市意愿的潜在影响之际。其他备受关注的潜在IPO企业还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以及医疗用品制造商Medline。
去年10月,分析师对Klarna的估值预估约为146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字相较于2022年私募融资时的67亿美元估值有所提升,但与2021年金融科技热潮顶峰时期的456亿美元估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PitchBook的数据,Klarna迄今为止已通过私募融资累计筹集了48亿美元。
在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塞巴斯蒂安·西米亚特科夫斯基的领导下,Klarna的核心业务是向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先买后付”融资服务。这种借贷模式在本十年之初迅速流行,并在新冠疫情期间,随着在线购物的激增而进一步加速发展。招股文件显示,Klarna目前拥有9300万活跃消费者,并与超过67.5万家商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了更好地迎接上市,Klarna在过去一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战略调整。这包括设立一家新的英国控股公司、剥离部分业务、专注于支付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大力投资人工智能领域。去年6月,Klarna以约5.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Checkout支付业务。同年8月,该公司还收购了新西兰Laybuy公司的相关资产。
Klarna也在积极拓展与科技巨头的合作关系。去年11月,该公司宣布将为使用谷歌支付的美国消费者提供“先买后付”信贷服务。在此之前的一个月,Klarna刚刚与苹果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此外,这家瑞典公司还与Adyen NV、Xero Ltd.和Worldpay Inc.等主流支付处理商建立了合作,旨在通过这些平台实现业务增长。
招股文件还显示,Klarna正在与多家银行和一家支付网络就新产品和服务的合作进行谈判。这家金融科技公司特别指出,长期以来,其信用卡和贷款产品一直依赖于维萨公司(Visa)和WebBank。
Klarna在文件中表示:“目前,我们与美国的第二家银行合作伙伴的业务关系已进入高级洽谈阶段,预计将通过该合作在当地市场推出‘公平融资’产品。同时,与第二家支付网络的合作也在推进中,计划在部分市场发行Klarna卡。我们预期,基于这些谈判,将分别在2025年第一季度和下半年与相关合作伙伴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请注意,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其他机构或网站的立场。对于本文所包含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自行判断并承担因参考本文内容而产生的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