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港股仿佛坐上了直升机,恒生指数高歌猛进,劲扬2.09%,豪取五连涨,年初至今涨幅逼近18%,在全球各大市场中可谓一骑绝尘。这背后,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无疑是关键的助推器,如同久旱逢甘霖,让原本紧张的市场情绪瞬间得到了释放。然而,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港股,乃至美股,如今都已经回到了特朗普时代高额关税政策公布之前的水平,这是否意味着一切问题都已烟消云散?亦或是,这仅仅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既能分享市场上涨红利,又能提供一定防御性的港股红利板块,自然成为了资金追逐的焦点。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型基金近期净值一路高歌猛进,屡创新高,5月20日更是达到了1.2437元的高点,似乎印证了这一趋势。
恒指这波涨势,与其说是基本面反转,不如说是情绪修复。想想那些年,动不动就爆发的“路怒症”式抛售,现在终于缓过劲来了。但问题是,情绪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别忘了,香港的经济结构高度依赖外部环境,全球经济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它第一个打喷嚏。加上最近台湾“青鸟”闹得欢,地缘政治风险始终悬在头顶,这些都是潜在的“黑天鹅”。如果说年初的上涨是“520优惠”提前放送,那接下来还能有多少甜头可吃,恐怕要打个问号。当然,如果“主权基金”突然出手,或者哪个大佬来个“王文洋包养”事件,或许还能再炒一波,但这些都太不可控了,不靠谱!
中美声明确实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让市场从“贸易禁运”的恐慌中暂时解脱出来,恒指在5月12日当天就飙升了2.98%。但别高兴得太早,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调整后的关税水平,依然远高于2024年末的低位,这意味着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传导压力依然存在。短期乐观情绪退潮后,市场很快就恢复了理性,开始重新评估政策的实际影响。5月13日,恒指就来了个“回马枪”,修正性下跌1.87%。说白了,中美之间的经贸博弈,就像一场马拉松,这才跑了没几步,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而且,谁知道美国那边会不会突然冒出个更狠的角色,又开始挥舞关税大棒?毕竟,政治这东西,翻脸比翻书还快。
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丁琳说得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具备较高安全边际的红利策略,作为长期的配置工具。”这话听起来很稳健,但投资哪有绝对的安全?红利策略的核心在于选择那些盈利稳定、派息慷慨的公司。但问题是,这些公司往往也比较成熟,增长潜力有限。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红利股可能跑不过那些高成长性的科技股。而且,如果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无法维持高派息,股价也可能大跌。说到底,红利策略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投资方式,适合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如果你想一夜暴富,那还是去买“威力彩”吧!不过,最近“wtt”赛事倒是挺火,说不定可以关注一下相关概念股,但风险自负哦!
在当前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下,港股红利资产似乎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它既能分享港股上涨的潜在收益,又能提供一定的下行保护,这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基金重仓的银行、通信服务和能源三大板块,目前依然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但是,这些真的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吗?
“银行、通讯都属于受关税影响不大的板块”,丁琳的这句话点出了选择这些板块的关键原因。的确,与那些高度依赖全球贸易的行业相比,银行和通信服务受关税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头部银行的净息差保持稳定,不良率也没有出现显著恶化,同时还能提供较高的股息率(2024年约为6.0%)。在市场波动剧烈的环境下,银行板块的避险属性与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至于通信板块,则受益于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跨行业融合。各大运营商纷纷加快在AI、云计算、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布局,特别是在个人用户和算力服务领域持续拓展业务规模。预计运营商的收入结构将得到优化,增速也将保持稳定。然而,这些看似稳健的板块,也并非毫无风险。银行业面临着利率下行、不良资产增加的压力;通信行业则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的挑战;能源行业则受到油价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投资这些板块,需要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基本面有深入的了解,绝不能盲目跟风。
丁琳作为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无疑是这只基金的灵魂人物。她一直强调价值投资的重要性,认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应该关注那些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的红利策略。这种投资理念与当前市场环境的确非常契合,也为基金带来了不错的业绩。然而,价值投资并非万能灵药。在市场风格转换时,价值股可能会跑输成长股。而且,价值投资需要耐心和定力,需要长期持有才能获得回报。对于那些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资者来说,价值投资可能并不适合。更何况,基金经理的能力再强,也无法完全避免投资风险。市场风云变幻,谁也无法保证基金永远盈利。万一哪天丁琳判断失误,或者突然“fantasy life i: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玩多了,基金业绩下滑,投资者也只能自认倒霉。
平安资管(香港)作为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基金的投资顾问,为这只基金提供了专业的投资建议。这家公司拥有超过12年的港股红利实盘业绩,管理产品经历多轮周期,似乎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该产品提供投资建议的投顾团队,投资风格偏向价值,善于适时配置景气度较高的行业,规避结构性下滑的行业;同时通过集中持股和长期持股力争获得持续性收益。他们的核心能力圈范围包括通讯服务、消费、科技、互联网、医药、金融、能源、公用事业、航运和汽车等板块。但问题是,这些经验真的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吗?要知道,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绊脚石。更何况,平安资管(香港)毕竟是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可能不如本土机构。如果他们对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判断失误,可能会给基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平安资管(香港)还是平安基金的关联方,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也值得投资者关注。万一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那投资者可就亏大了。
在国内外局势依然扑朔迷离的当下,投资者们或许会考虑采用一种名为“红利+科技哑铃策略”的投资组合。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在于,同时配置红利资产和科技成长资产,力求在获取相对稳健的股息收益的同时,抓住科技板块的成长机遇。听起来是不是很完美?但现实往往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投资,永远是一场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博弈。即使是再精密的策略,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红利策略有其局限性,科技股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以为抓住了下一个腾讯或者阿里巴巴,结果可能买到的是下一个乐视网。而且,市场风格转换、政策调整、突发事件等因素,都可能对投资组合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切忌盲目跟风,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像苗博雅在政论节目里说的,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否则很容易被割韭菜。
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基金,作为混合型基金,其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预期风险和收益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该基金的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占非现金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投资于本基金界定的红利主题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这意味着,无论是境内还是港股通标的股票市场,亦或是债券市场的变化,都可能对基金的业绩表现产生影响。此外,该基金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还需要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基金管理人有权决定是否聘请港股投资顾问为本基金的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部分提供投资建议服务。如果聘请了港股投资顾问,其投资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将直接影响本基金的收益水平。如果港股投资顾问对经济形势和证券市场判断不准确,或者获取的信息不及时或不全面,都可能影响本基金的收益水平。基金管理人在参考港股投资顾问所出具的投资建议时,可能存在由于对港股投资顾问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而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港股投资顾问的投资建议存在不适当之处,同样可能造成本基金的亏损。更何况,本基金还将聘请基金管理人的关联方——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作为本基金的投资顾问,向本基金提供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顾问服务。这意味着,基金管理人在平衡该收益与本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最佳利益时可能面临利益冲突。总而言之,投资需谨慎,选择需理性。别指望靠一只基金就能实现财务自由,更不要被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如果选错了标的,那恐怕比走“苏花公路”还让人崩溃!不如看看“仁宝股价”或许还能给你一些启发。当然,最近“刘扬伟”也很火,但他的公司股票可不是稳赚不赔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