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防水茅“炸雷”:狂分红背后,李老板惊天“财技”曝光!

author 2025-03-22 22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以太坊DeFiNFTWeb3元宇宙

巨额分红引争议:东方雨虹“掏空家底”?

昔日“防水茅”东方雨虹(002271.SZ)的一纸巨额现金分红预案,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引爆了投资者的神经。“全分了?这是不打算过了?”不少股民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股民质疑:分红比例畸高,业绩却大幅下滑

根据东方雨虹发布的公告,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派发约44.19亿元(含税)的现金红利。如果加上去年9月已经派发的14.62亿现金,2024年度的分红总额将高达约58.8亿元。如此慷慨的分红方案,分红率竟然高达5445.37%,相当于每赚1元就要分走54元。在A股市场,如此“壕气”的上市公司可谓屈指可数。

然而,面对这份看似诱人的分红方案,许多投资者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东方雨虹2024年的业绩表现实在难以令人满意。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超过95%,仅为1.08亿元。在如此“拉胯”的业绩表现之下,公司却突然宣布大幅提高分红,这其中的反差着实令人费解。

实控人套现:缓解质押压力还是另有企图?

更让投资者感到不安的是,如果这份分红预案最终获得通过,东方雨虹的董事长李卫国将从中获得近10亿元的分红。再加上中期分红以及减持股票套现所得,李卫国在2024年将从上市公司拿走约19.5亿元。

尽管东方雨虹的市值已经较巅峰时期蒸发了近1300亿元,但在2024年的胡润富豪榜上,李卫国的财富仍然高达130亿元。在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之际,实控人却突然加速从上市公司套现,这不禁让人疑惑:这位百亿富豪也这么缺钱吗?

调整方案:看似妥协,实则另有安排?

面对四起的质疑声,东方雨虹最终做出了妥协。3月12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分红金额调低一半,降至22.1亿元(含税),并表示将考虑推出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

表面上看,公司似乎听取了投资者的意见,对分红方案进行了调整。但实际上,这或许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将全年的分红计划拆分为两次,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安抚投资者,降低短期内的舆论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44亿元的分红,估计最终还是要全部“分出去”的。

[图片 恒大式分红]

高分红背后的隐忧:债务压顶与“恒大式分红”的质疑

在东方雨虹2月份推出高额分红方案后,一些投资者彻底坐不住了,直言这是“拆家式分红”。“每股利润5分不到,每股分红1.85元,这不是明摆着掏空公司吗?”投资者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业绩断崖式下跌:昔日“防水茅”的光环褪色?

投资者如此激动,主要源于东方雨虹业绩的突然转向。自2008年上市以来,东方雨虹的业绩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即使前几年受到房地产市场下行的拖累,2022年和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仍然维持在20亿元的水平。然而,到了2024年,公司的业绩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归母净利润骤降至约1亿元。

更令投资者感到不解的是,东方雨虹偏偏选择在业绩大幅下跌的时候,推出远高于以往的分红方案。自2015年后的8年间,东方雨虹累计分红约30亿元,年均不到4亿元。但2023年突然增至14.73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超过六成。而2024年的分红更是陡增,基本上就是在动用公司历史留存的利润了。

现金流紧张:高分红或为缓解实控人质押压力?

然而,拿出过去的利润来慷慨分红,并不意味着东方雨虹的资金充裕到花不完。2024年财报显示,在债务方面,东方雨虹的流动负债高达约173亿元,其中包括46亿元的短期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9.27亿元的非流动负债。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却不到30亿元,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对于此前为何要大手笔分红,有投资者质疑,这是否是为了缓解实控人的质押压力。对此,东方雨虹也大方承认,如果分红顺利实施,李卫国所获的现金分红将主要用于偿还其股票质押融资,降低杠杆,从而有利于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

作为控股股东,李卫国将近八成的股份已经质押。如果44亿元的分红实施,他将获得9.82亿元,这确实能够缓解不少资金压力。如今分红方案调整,李卫国也能获得近5亿元的资金。

“恒大式分红”:大股东在高位套现的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李卫国似乎特别“缺钱”。年初,他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4053万股股份,套现约6.52亿元。2024年中期分红,他又拿到了约3.18亿元。再加上这一次的分红,李卫国在一年间将从上市公司合计拿走近15亿元的资金。

在东方雨虹的分红方案调整前,有人甚至喊出了“这是恒大式分红”的口号。恒大集团自2009年上市后,分红金额超过730亿元,占其净利润的比例超过四成。而这些分红,大部分都流入了大股东许家印家族的口袋,总额高达约540亿元。可以说,超过一半的分红,都落入了实控人的腰包。

当然,在房地产企业业绩高歌猛进的时期,不仅仅是恒大在拼命往大股东的口袋里塞钱。碧桂园的杨国强家族,也从上市公司获得了超过400亿元的分红。

在业绩好的时候分红本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忧的是,大股东在看到情况不妙时,提前“掏空”上市公司。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房地产企业大规模暴雷前夕,这四年是房地产企业分红水平最高的一段时间。

当然,东方雨虹目前还不至于走到暴雷的地步。但以目前的业绩情况来看,即使是减半分红,仍然显得异于常理。而这种明确为了缓解实控人资金压力的行为,难免不令投资者感到担忧。毕竟,实控人的压力,并不能等同于上市公司的压力。

[图片]

员工持股计划:是激励还是“套牢”?

面对股权质押的压力,东方雨虹为李卫国“慷慨解囊”,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外界猜测,李卫国将大部分股权质押所获得的贷款,可能被用于给员工持股计划兜底。

高价入股:员工持股计划成“韭菜收割机”?

2021年3月,东方雨虹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并于当年6月完成了购股。根据公告,共有1411名员工参与了此次持股计划,购买了4947.17万股,成交均价为55.7846元/股,累计花费高达27.6亿元。员工自筹资金部分实际缴款总额为13.77亿元,人均投入接近百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员工持股计划所购的股份中,有1500万股来自于李卫国,交易金额为8.07亿元。借着员工持股计划,李卫国成功套现约8亿元。

当时,李卫国还承诺,如果员工持股计划的年化收益率低于8%,将由他来补偿8%的利息,最晚到2026年完成清算。

股价暴跌:员工退股,实控人面临兜底压力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员工持股计划推出后不久,房地产市场就遭遇了调整,东方雨虹的业绩也开始下滑,股价更是从63.7元/股的高点一路下挫,市值从近1600亿元的巅峰坠落。员工持股计划的浮亏越来越多,选择退股的员工也不断增加。

2023年10月,疑似东方雨虹董秘张蓓的朋友圈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中,张蓓称公司业绩、业务都稳定向好,但“股票这样一个跌法,已经完全超出我的预期,一遍遍刷新我的认知底线”。

到了11月中旬,员工持股计划退出了十大流通股股东的行列,持股低于1806万股,超过六成多的员工选择了退出。东方雨虹不得不发布公告宣布回购股票。

而在公告发布的前几天,一位自称是东方雨虹离职员工的网友,在股吧发帖“跪求李董退还股权激励本金”。帖子称,自己找亲戚、银行贷款,筹资100万元购入公司股票,离职1年无法拿回本金及利息。离职半年时间左右,公司通知签订放弃收益声明,才可以退还本金,但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却迟迟没有收到分毫。不过,该帖子很快就被删除了。

股权质押:实控人为员工持股计划“慷慨解囊”?

如果按照2023年11月的员工持股情况来计算,李卫国当时需要兜底的资金约为8亿元。如今股价与那时相差无几,在假定股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如果明年清算,李卫国需要拿出的兜底资金,估计在10亿元左右。

当然,这笔资金并非迫在眉睫,摆平股票质押的风险,才是当务之急。按照去年7月的测算,到今年年中,预计将有近18亿元的质押融资到期。在高额的资金压力下,李卫国去年12月仍在进行股权质押。截至去年末,李卫国持有21.79%的东方雨虹股份,其中占比79.58%的股份已经被质押。

不过,东方雨虹去年曾表示,“李卫国具备履约能力及资金偿付能力”。

[图片]

百亿富豪的“无奈”:是自救还是拯救公司?

套现、分红,对李卫国来说,似乎一切都是为了东方雨虹。毕竟,这家由他一手打造的龙头企业,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岁月,即使行业沉浮,也要尽力撑下去。

临危受命:创始人重掌舵,能否力挽狂澜?

李卫国1985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畜牧水产系畜牧专业,毕业后曾创办养猪场,当过老师,后调任至湖南省统计局。直到1995年,受下海创业潮鼓动,李卫国辞职后成立公司,专门研究防水涂料。

1997年,李卫国与弟弟合伙成立东方雨虹,2001年,该公司因成功拿下北京奥运会80%的防水项目而名声大噪。

2008年,东方雨虹上市,由于赶上地产行业高速增长期,其资产和业绩一起快速爬坡,2021年净利润创出历史新高,市值一度达到1600亿,得名“防水茅”。

但巅峰过后,东方雨虹业绩开始缓慢下滑。地产行业下坠的大势下,本已退隐的李卫国,于2022年重新出山。

当年底,一份关于东方雨虹的调研纪要传出,李卫国称,“我现在回国是有一点悲壮的”,这也被外界解读为他回国“救火”。

多元化转型:东方雨虹能否突破瓶颈,重回巅峰?

随后,东方雨虹发展砂粉等非防水业务,加快渠道改革,当年业绩小幅上涨,但去年又掉头向下。不过,李卫国那时似乎并未全情投入公司经营。

去年10月,据时代周报消息,有知情人士称,“李总前段时间在加拿大的别墅中修剪树枝时,不慎摔伤骨折,行动不便,因此近期并未回国,但今年有计划回国。”东方雨虹证券代表处工作人员则称,“他(李卫国)今年跑到国外比较多,很久没有露面”,但一直正常参与公司经营。

在净利润大幅缩水至1亿后,李卫国变得积极了。网上的新闻稿显示,去年12月31日,李卫国开启一线调研,与全国各地合伙人交流,鼓舞士气。

[图片 李卫国在一线走访调研。图片来自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号。]

他还在2025年新年献词里提出,东方雨虹“既要做500强,又要存活500年”。东方雨虹换了总裁,开拓海外市场,还成立人工智能相关公司,寻找新增长可能。

总结:高分红背后,是企业发展模式的拷问

斗志满怀之下,无论是质押融资的钱,还是给员工持股计划兜底的钱,应该都难不倒这位百亿富豪。更何况,他除了控股另一家上市公司高能环境外,还在加拿大拥有一家房地产公司。

东方雨虹的巨额分红事件,引发了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治理、大股东责任以及企业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在高分红的背后,隐藏着业绩下滑、债务压力以及实控人套现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公司管理层、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请发表您的评论
不容错过